扫描关注订阅号

扫描关注服务号

光彩招商,协同地方政府推动绿色产业发展!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 | 

老北京如何过元宵节?这里真实还原当时景象

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,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主要有赏花灯、猜灯谜、放烟花、社火表演等一系列民俗活动。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元宵节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。明代诗人王廷陈的《燕京元夕曲三首》描写了当时北京城元宵节盛况,其中一首这样写:“大道朱楼锦绣围,歌钟万户竞春辉。楼前火树嶙峋照,化作红云片片飞。”

明代《宪宗元宵行乐图卷》(局部)

  元宵节赏灯源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而真正作为习俗固定下来则始于东汉明帝刘庄。汉明帝敕令正月十五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士族庶民也都挂灯,从此形成了元宵赏灯的习俗。那时,仅元宵节一天张灯,到唐代改为三天,宋代增加到五天,明代则长达十天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·灯市》记载:“而上元十夜灯,则始我朝,太祖初建南都,盛为彩楼,招徕天下富商,放灯十日。今北都灯市,起初八,至十三而盛,迄十七乃罢也。”也就是说,明朝时北京的灯节,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落灯,持续十天,蔚为壮观。

  《帝京景物略·春场》还记载:“八日至十八日,集东华门外,曰灯市。贵贱相沓,贫富相易贸,人物齐矣。”东华门王府街东,崇文街西二里许,为明代张灯区域,“灯市口”之名由此而来。《日下旧闻考》也这样记载:“前明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,崇文街西,亘二里许,南北两廛,即今之灯市口也。”

  明代元宵节时,京城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,其上绘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、花鸟鱼虫,竞相争艳。灯市上还有笙箫鼓乐表演、杂耍以及放烟火的小摊贩等,五颜六色的烟火与彩灯相映成辉,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。

  清朝雍正年间,雍正皇帝下令内城禁止开戏院及旅店,商人迁出内城。京城灯市遂移至外城,主要在正阳门外及花市、琉璃厂等处。清朝的灯种类在明朝彩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玻璃灯和西洋灯等,灯上所绘内容也更加丰富。清代诗人符曾写有《上元竹枝词》,诗云:“珠络流苏照宝灯,星球佳制出时兴。游人齐集琉璃厂,巧样争夸见未曾。”

 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,年轻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,但元宵节是例外。“今夕何夕春灯明,燕京女儿踏月行。灯摇珠彩张华屋,月散瑶光满禁城。”明代名臣张居正的《元夕行》描绘了北京城元宵夜女子们赏月观灯的盛况。

  不仅京城里的女子会观灯幽会,其他地方的女子也会穿戴一新,走出家门踏月夜游,在元宵夜浪漫“走一回”。明代诗人唐寅的《元宵》诗曰:“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”

  由于观灯人多,还有女子迷路的,明代散曲家刘效祖《灯市词》写过这样的诗句:“谁家闺女路旁啼?向人说住大街西。才随姥姥桥边过,看放花儿忽失迷。”

  明清时期的北京女子除了观灯、看焰火等娱乐活动外,还要参加一些特殊的民俗活动。比如,在元宵夜,女子结伴而行,一人持香在前面引导,大家多走墙边,称为“走百病”;女子在路上,凡是遇到桥,则三五成群地走过,俗称“走桥”,她们一般会选择名字吉祥的桥,如长庆桥、吉利桥、太平桥等,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百病。明代官员周用在《走百病行》诗中曰:“都城灯市春头盛,大家小家同节令。姨姨老老领小姑,撺掇梳妆走百病。俗言此夜鬼穴空,百病尽归尘土中。”

  老北京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,女子们在元宵夜争先恐后地前往正阳门的城门摸门钉,传说这样可以多生男孩。“钉”与“丁”同音,以祈求人丁兴旺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:“至城各门,手暗触钉,谓男子祥,曰摸钉儿。”明人张宿《走百病》诗曰:“白绫衫照月光殊,走桥过来百病无。再过前门钉触手,一行直得一年娱。”

  在旧时,每逢元宵节,各地的社火表演异彩纷呈,走街串巷,鼓乐喧天,热闹非凡,民间称为“闹花会”,也称“走会”、“过会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过会者,乃京师游手,扮作开路、中幡、杠箱、官儿、五虎棍、跨鼓、花钹、高跷、秧歌、什不闲、耍坛子、耍狮子之类,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,随地演唱,观者如堵。”

  《帝京景物略》还记载有这样的场景:“击太平鼓无昏晓,跳百索无稚壮,戴面具耍大头和尚,聚观无男女。”

  社火的习俗源于秦汉百戏,发展于唐而盛行于宋,到了明清两代,表演的节目更加丰富。清朝时的琉璃厂是著名的文化街,官员、赶考的举子常聚集于此逛书市。每年的元宵节这里也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,各种社火表演吸引的京城百姓趋之若鹜。

  清人吴长元编著的《宸垣识略》记载了这里的盛况:“自正月元旦至十五,厂前陈设杂技,钲鼓聒耳、游人杂沓、市肆玩好、书画、时果无不毕集。”清代官员洪亮吉有《十五夜琉璃厂步月》的诗,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热闹的夜景:“一市人如海,尘从隙处穿。帷车排窄巷,社火压场圆。浊酒呼朋饮,奇闻籍客传。欲寻容足地,飞爆向肩燃。”

  当然,元宵节不仅仅是京城热闹,全国各地都非常热闹,其他地方也有社火表演。《清嘉录》记载江南一带:“元宵前后,比户以锣、鼓、铙、钹敲击成交,谓之闹元宵。有跑马、雨夹雪、七五三、跳财神、下西风诸名。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,儿童围绕以行,且行且击满街鼎沸,俗呼‘走马锣鼓’。”

  千百年来,“闹社火”庆元宵的风俗流传至今。如今,每到元宵节前,北京一些乡镇还会自筹资金举办多种形式的“社火”,热热闹闹地欢庆元宵。

元宵节又称上元节,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主要有赏花灯、猜灯谜、放烟花、社火表演等一系列民俗活动。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元宵节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。
推荐阅读
更多

热点排行

更多